ARM修改“授权规则”,企业自愿“入瓮”还是该“另起炉灶”?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发布时间: 2019-07-22 发布人: 学会协会秘书处

日前,芯片设计公司ARM宣布修改“授权规则”,推出了新的授权模式,芯片厂商只需要支付较低的费用,便可获得ARM约四分之三的芯片技术组合。当芯片厂商准备生产芯片并开始发货时,才需向ARM支付许可费用和专利费用。根据新的授权计划,芯片厂商可以每年支付75000美元获得一种芯片设计方案的授权,或者每年支付20万美元,获得不限量的芯片设计方案。在生产芯片时,再向ARM支付后续许可费用和专利费用。

一直以来,ARM靠知识产权(IP)授权大行其道,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江湖地位显赫。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9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基于ARM的架构授权进行开发。数据显示该公司26年来的授权芯片出货量是1000亿片,在中国国产SoC中,有95%是基于ARM处理器技术,ARM中国授权客户超过150家,使用ARM技术的中国客户出货量超过140亿。所以ARM的授权方式一举一动的变化,牵动万千芯片企业。

有分析评论称,ARM公司改变授权策略是源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5G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更灵活的架构正对ARM架构造成冲击,不断挤压ARM的市场。RISC-V等免费的开源架构的兴起,无疑对ARM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免费和开源,因为简单等理由,这几年RISC-V快速发展,不断蚕食ARM的领地。另一方面ARM希望获得新的增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ARM需要新的增量来赢得未来市场。

RISC-V中国基金会主席方之熙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ARM的这个IP授权模式是芯片都在追求的“硬件即服务”(HaaS) 的第一步尝试。“软件即服务” (SaaS)己证明是成功的商业模式,芯片公司一直在试探新的模式。但是这种IP授权模式对芯片公司的要求更高,除了掌握/熟悉系统软件之外,还要对应用㘯景及应用软件有更深的了解。这种授权模式对一些追求“短平快”的SoC芯片公司將是一个挑战。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分析师陈跃楠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G和IoT市场,尤其是新兴的创业团队需要更灵活的授权方式,很多创业团队往往就是5~20人,生存是第一要义,起步就要支付高额授权费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压力。ARM改变策略,允许先试用、先付一部分的钱,等产品成熟走向市场再支付剩余费用,能够提高创业公司和项目的存活率,进一步扩大ARM的用户基数,提高ARM生态的多样性。应该说,ARM在市场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并不完全惧怕RISC-V的竞争,其在射频与AI市场的价值是其他架构无法比拟的。还有很多产业积累和生态优势,也是其他新兴架构所无法短期替代的。ARM公司的这一变化,对产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网友们似乎对ARM的授权策略调整似乎没有那么乐观。有人表示:“这种模式明显就是一个坑!先交四分之三的专利费,等到芯片快成了,再交费拿许可证。但最后的否决权依然在ARM手里,它也可以不给你许可证,让你半途而废。”“让多数芯片厂商以低成本使用ARM结构,从而阻止其他框架竞争者进入,同时又在成片时拥有否决权。”“这样的模式就是虚假开放模式,吸引更多公司使用ARM架构,避免其他公司独立架构的威胁。如果遇到贸易摩擦或其他极端事件,就会停止授权,其实隐藏着专利否决权。”

所以网友们也非常清醒地表示,还是建立自主的架构来得“靠谱”。此前,芯谋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ISC-V正在蓬勃发展,中国应该充分看到这一点并更好地利用它。RISC-V中国基金会主席方之熙也表示,RISC-V具备开放性,使用RISC-V指令,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在技术和商业上又最有可能成功,产业意义巨大。

事实上,印度已经在利用RISC-V方面走在了前面,不久前印度理工学院宣布推出其第一颗基于RISC-V的CPU“Shakti”以及SDK软件开发包,并承诺很快放出开发板,这意味着,在其处理器商用上市之前,开发者们就可以着手开发软件了。“Shakti”是印度在3年前启动的CPU项目,针对不同的场景市场开发了6个产品系列。

面对ARM的授权策略变化和印度在RISC-V上的快马加鞭,我们的芯片发展策略是否也应该有所启示,有所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