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加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 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 2023-07-17 发布人:

 湖北武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提出的“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嘱托要求,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重大课题,针对社区党员特点和需求,精准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通党员、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整体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有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背景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视察湖北武汉市,其中3次深入社区实地考察,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强社区党员教育、助力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中央办公厅2014年、2019年先后印发两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都要求围绕基层治理相关内容开展街道社区党员培训。武汉市作为拥有1300余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城市化程度高、流动人口多,抓好基层治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全市社区党员总量较大、构成复杂、分布广泛、流动性强,加之一些地方“一锅煮”、“满堂灌”的教育培训形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社区党组织书记“喊渴”、普通党员“嫌烦”、流动党员“顾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员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和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针对这种情况,自2018年开始,武汉市以提高社区党组织治理能力为重点,探索社区党员精准施教机制,着力提高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武汉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水平赋能助力。

  【做法

  (一)聚焦能力提升,抓实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社区“当家人”,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基层治理水平和效果。武汉市在用好党校等阵地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的基础上,2018年,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武汉社区学院,聚焦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集中轮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治理带头人队伍。着力提升政治能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教学大纲和班次培训计划,邀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汉高校专家学者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相关课程比重占总课时的70%以上。围绕“重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打造武汉东湖新城、青和居、常青花园、智苑4个社区现场教学点,组织学员现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在实境中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建立结业测试制度,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和应知应会知识,检验学员学习成效,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真学实学深学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及时将二十大报告、党章等作为每期培训班“第一课”,实现全市1464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全覆盖。着力提升治理能力。突出基层治理业务实操,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桂小妹、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王波等15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群众工作法等打造“名书记讲堂”系列特色课,面对面传授实践经验、分享工作体会。注重交流互学,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我的社区我来讲”、“民生实事我来做”等专题研讨,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此外,列出小区停车难、物业监管难、业委会成立难等20个社区治理“高频问题”,面向全市征集破解难题的好经验好做法31个,组织参训学员走进现场、开展案例教学,变“社区答案”为“培训教材”。截至目前,共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113期,培训6500余人次。

在武汉社区学院举办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示范培训班

  (二)聚焦有效覆盖,抓细社区普通党员日常教育。在基层治理中,一名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只有旗帜高高飘扬,才能有效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武汉市针对社区党员规模总量大、文化程度差异大、老年党员占比大等实际,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构建覆盖全体社区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围绕“有地学”建设阵地。按照区级统筹、街道主抓、社区兜底原则,构建“区委党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学习点”三级阵地网络。区委党校主要承担理论研究、课程开发、业务指导、示范培训等工作;街道主要负责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年度社区党员培训计划;推动1079个社区依托党员活动室等建立社区学习点,组织党员开展集体学习,让社区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培训。围绕“有用学”开发内容。市委组织部通过基层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社区党员教育需求征询分析,及时掌握不同类型党员学习需要,以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书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取党员教育培训书籍读物60部,指导市、区有关部门编印工作政策汇编15部,制作优质党员教育电视片100余部,形成全市统一的教学资料库。同时,推动各区根据自身特色和党员需求,组织党校教师、在汉高校专家学者等开发《英雄城市红色传承》、《加强党建引领 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居民纠纷调解办法与技巧》等课程120余门,不断丰富课程内容,让社区党员想学愿学。围绕“有效学”改进方式。指导各区、街道、社区根据党员理论水平、工作生活等情况,制定社区党员年度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定期开展“送学上门”走访慰问活动。着眼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参训党员课后打分、专家教学督导等方式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挥市、区两级党校教师示范作用,明确规定党校教师每人每年“送教到基层”不少于5讲。

  (三)聚焦难题破解,抓牢社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流动党员工作在城市、生活在社区、奔波在两地,既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员教育培训的薄弱环节。武汉市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教育培训面临着对象难掌握、学习难组织、成效难体现等突出问题。为此,武汉市坚持问题导向,改进方式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扩大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实效性。破解集中学习难组织问题。在综合分析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与黄冈、孝感等流出地党组织的衔接配合,依托流入党员相对集中的街道党工委、集聚区综合党委,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163个,逐一配备流动党员活动室,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并纳入所在街道或集聚区党员轮训。对接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推动市、区两级党校、司法、人社等部门资源下沉,开设党的创新理论、职业技能、法律维权等特色课程,同步提升流动党员政治素养和创业就业能力。破解个人自学难保证问题。建立“1+5”结对辅导模式,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和部分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每人联系5名左右流动党员,通过电话沟通、寄送资料、谈心谈话等方式,定期传达政策,了解学习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失学”。组建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礼包”,引导流动党员加强个人自学。此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建立600余个流动党员驿站,设置“红色书架”,展播党员教育视频,同时提供充电、饮水等服务,搭建流动党员“红色充电站”。破解教育成效难体现问题。将流入党员与本地党员同管理、同考核,建立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档案,开展学习考勤、学时登记,定期通报流出地党组织。注重学用转化,依托“江城小蜜蜂”网络互动平台,设置在线报事、志愿服务等模块,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报告、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名流动党员在平台注册报到,收集上报环境风险、安全隐患、治安线索等基层治理问题2120余件,614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流动党员日益成为基层治理新生力量。

  【启示

  (一)必须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武汉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区党员的必修课,以此为主题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启示我们,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致力锻造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硬党员队伍。

  (二)必须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武汉市在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紧紧围绕“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重大任务,注重运用先进典型、成功案例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党员实操能力,带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这启示我们,做好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注重实干实训、实战实效,引导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成果。

  (三)必须坚持把精准施教作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科学路径。武汉市根据社区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分类打造三级阵地网络,个性化定制课程,有效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这启示我们,只有把握社区不同党员群体特点,因时施教、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做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深”、普通党员培训“实”、流动党员培训“活”,才能让社区党员愿意学、主动学、深入学。

  (四)必须坚持把创新载体作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武汉市针对社区党员实际,创新打造“名书记讲堂”、“江城小蜜蜂”等特色载体平台,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有效提升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这启示我们,开展社区党员教育培训要总结、把握、运用内在规律,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充分运用地方特色资源,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组织创新,让“有意义”的教育更加“有意思”。